常年打球的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郑钦文夺冠前的这几年,网球运动在大众层面一直是向上走的态势,加入网球运动行列中的人不断增多。”张先生分析,这也许跟网球是隔网运动有关,因此在疫情期间受到欢迎。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
美国财政部本周早些时候也公布了新的反俄制裁方案,涉及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其他国家的300多家公司、银行和数十名个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表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滥施单边制裁贻害无穷,严重损害他国主权安全,造成人道惨剧,破坏产供链稳定。乌克兰危机升级后,美方制裁更是变本加厉。而这种乱舞制裁大棒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成为世界一个主要的风险源头。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17日刊文称,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在这一市场上,墨菲和其他分析师认为,美国车企当下很难抵挡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墨菲说,消费者现在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忠诚度”很强,尤其是在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后,这种“忠诚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烈。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中新社圣保罗12月29日电 题:两本葡语书 两代中巴情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2014年,中巴建交40周年之际,已至耄耋之年的林长朝、李妙娜夫妇编著了《巴西中国俗语谚语对照词汇》(下称《词汇》)一书,得到中巴学界的交口称赞。10年后,中巴建交50周年之际,他们的女儿林筠出版了《华人学葡语》一书。林筠说,这是父母中巴情的传承,也是她旅巴卅余年的回响。
日前,中新社记者专访李妙娜、林筠母女,畅聊两本葡语书和她们两代中巴情。
“我们这家子常说,仿佛这辈子,一直在‘跨越’距离,万水千山总是‘中国’情。”李妙娜回顾说,她与已故的先生林长朝都曾是印度尼西亚归侨。20世纪50年代初,两位二十来岁的青年侨胞响应新中国号召,从印尼接踵回国求学,大学毕业后留华工作。
改革开放后,林长朝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被引进到巴西“硅谷”坎皮纳斯市一家跨国公司担任机械设计师。一家四口跨越重洋,定居巴西。“作为华侨,‘中国’深深烙印于我们心里,当我们来到巴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者,是责无旁贷,也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李妙娜说。
尽管李妙娜自言,夫妇在巴西“不过是两名普通侨民”,出于桑梓情和爱国心,他们倾注了5年时间和精力,努力搭桥,促成坎皮纳斯和中国福建福州于1996年11月缔结友城。如今两城多领域交流合作密切。
“我们参与其中,感到这是一辈子的荣幸。”李妙娜说。
《词汇》一书,是林李夫妇旅巴30余年间,耕耘葡语之收获。两千余条中巴俗语谚语荟萃集成,不仅有词义对照,还有出处和渊源。诸如“água mole em pedre dura,tanto bate até que fura”,指出中文义“水滴石穿”外,还列出同语意的葡语谚语三条之多。在注释语义时,巴西民间传说、奇闻轶事,中国经典史籍故事信手拈来,包罗万象。
在中国驻巴西前大使陈笃庆看来,《词汇》一书,“对加深中巴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大有裨益”。推动巴西圣保罗成立“中国移民日”的圣保罗市议员埃迪尔·萨莱斯则说,从林李夫妇克服艰辛,精细研究两国俗谚语的过程,“可以知晓和理解,中国人是不屈不挠的民族”。
在家庭氛围熏陶下,林筠成长为知名的侨报记者、经巴西司法部认可的公证翻译,还担任多个华社侨领。她帮助旅巴华侨华人解决司法纠葛和生活困难,也时常担任巴西领导人会见到访中国高级代表团的翻译。
林筠还成立了一间“唐韵”艺术学校,向中巴民众传授中国舞、中华书法、传统武术。在侨界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时,“唐韵”总是最为“靓”眼的风景线。
林筠告诉记者,初到坎皮纳斯时,她就一边打工学葡语,一边在当地华人教会教中文。大学毕业后,她在巴西华人协会为新侨义务教葡语。如今,她把教材整理出版为《华人学葡语》。“父母是我的学习榜样。”她说。
巴西卢拉研究所前所长马尔西奥·波赫曼认为,两代旅巴华人同出书,不仅是中国移民佳话,也堪为巴中建交庆祝活动的文化遗产,“语言是一座双向桥梁,它建立了两国之间永恒的友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