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另外,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冲击,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动力加强征管,查漏补缺,依法依规征收该征收的税费。当然,税务部门也要同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守不收“过头税费”红线。
因此在不断强化税收征管的同时,应该同步适度推进税制改革,适度降低名义税率,让企业实际税负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并不会由此减少,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针对上述情况,通用汽车高管表示,企业对扭转中国市场的销售局面仍有信心,他们希望旗下新能源车型能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力。据彭博社报道,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此前表示,“当你观察中国市场时,会发现它与5年前有很大不同。我们希望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这个市场中。”尽管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比不大,但斯特兰蒂斯也看好中国市场,并“入股”中国车企。去年10月,斯特兰蒂斯宣布与中国零跑汽车成为全球战略伙伴,并向后者投资15亿欧元。
中央要求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税制改革是重头戏,未来增值税、消费税、个税等主要税种还将有进一步改革举措。笔者呼吁,在税收征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为促进企业、个人实际税负维持在合理水平,未来税制改革应当统筹考虑降低名义税率。
中国名义税负一直高于实际税负。所谓名义税负是指企业名义上该缴纳的税费。由于征管、企业对税法理解等原因,实际上企业不一定足额缴纳法律意义上的税费。
据携程数据,今年以来,澳大利亚位列中国入境游第5大客源国,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55%,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航班数量同比增幅超过220%。澳大利亚游客来中国的热门目的地包括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深圳、杭州、重庆、厦门、南京和西安。在即将到来的暑假,澳大利亚-中国的机票均价较去年同期降低近三成。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央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谭瑱)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循环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最偏爱的美食”“熬得最长的夜是哪一天”“常用什么表情当嘴替”……年终岁末,各大App的用户年度报告如约而至。影音娱乐、美食外卖、社交通信、支付理财、交通出行……这些用户年度报告全方位覆盖日常生活,将用户一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并呈现出来。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这眼花缭乱的“年度报告”刷屏。大数据给贴的标签靠谱吗?刷屏了的年度报告背后有何隐忧?
单位要求上交的年终总结还没动笔,但济南市民邱女士这几天已经拥有了好几份个人年度报告,报告都是由各大App帮她总结的。
“最喜欢听的专辑是《最炫民族风》”“凌晨四点还在搜索失眠后如何补救”“理财中的你果断决策”……从音乐平台的听歌时长,到社交平台的搜索记录,再到购物平台的消费记录,这些年度报告内容记录了邱女士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
让邱女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你今年哪一天凌晨的时候,在搜哪一个话题”。她说:“会让你一下子想到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凌晨两三点钟,搜‘明天怎么才能没有黑眼圈,怎么补觉才能让自己精力更充沛’,一些挺有意思的瞬间。”
各大App的个人年度报告内容并不复杂,包括用户访问App的频率、常搜内容、使用习惯等。平台借助大数据和算法,把用户的兴趣爱好、习惯偏好等内容进行数据化呈现,帮助用户直观地看到自己过去一年的成长轨迹。
邱女士说:“看到年度报告也挺开心,相当于回顾自己这一年,它汇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自己关注不到,比如会总结今年的消费趋势、听音乐的风格。挺有意思的。”
同时,平台也鼓励用户将这份报告分享出去,为了让用户主动分享年度报告,不少App都在呈现形式上下足了功夫。
有外卖平台甚至借助AI生成技术,把用户年度数据融入到短剧之中,让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过足了瘾。
有App以颁奖的形式呈现用户年度报告,比如有社交平台给经常熬夜使用的用户颁发“这夜蛮值得熬奖”,给兴趣多元的用户颁发“偷偷进步奖”。
在一些用户看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数据比他人更了解自己的心思。
南京市民刘女士说:“平时我听得最多的歌都有记录数据,蛮准的。像这样的记录,能够在年底回顾一下,比如会记录你深夜听过的最多的歌,或者年度关键词,会有一些感触。”
事实上,年度报告里的每一项数据,都是用户一年来在App上留下的行为足迹。《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人均手机上网的单日时长为7小时15分钟。在线上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各平台记录的客观数据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映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认为,此类年度报告能引发用户情感共鸣,传播效果较好,已经成为一场年度营销盛事。
他表示:“App的年度报告一方面可以让用户对这一年所发生的事件有一个回顾和梳理,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个性化体验的方式,并且通过可视化呈现的手段,让用户便捷地了解和掌握自身在这一年中所发生的各类行为。同时这种方式也是各大平台增强用户黏性,包括持续提高用户参与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营销方式。”
作为一种创新的数字记录方式,各大平台的App年度报告总能在年末引领网络热潮,但与此同时,质疑声音也渐渐出现。某音乐播放平台近日推出了2024年度听歌报告。随后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称“年度听歌报告数据不准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对此,该平台回复称,随机播放的歌曲也会计入在内,若账号有出借他人使用,也会导致听歌数据存在差别。目前听歌报告已生成,不支持更改重新生成。
对此,济南市民邱女士也有相似感受,她告诉记者:“一些音乐软件或者视频软件,总结不是特别准确,可能只是根据我的播放列表推算出来我更喜欢哪一种类型,但是其实那种类型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有的时候无意中点开的一些音乐,它就会根据这些播放习惯进行推算。”
不少人认为,“没有人比数据更懂自己”,但在邱女士看来,她的日常偏好也非常容易受到平台算法推荐的干扰,这样一来,年度报告呈现出来的通常是她片面的生活。
邱女士认为:“大数据现在还是会给我们造成一定的信息茧房。比如我平时稍微多看哪一些,它会根据我们的习惯推送,久而久之就会让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吴沈括认为,再精准的数据也无法完全描绘出真实的自我,用户如果过于依赖这些报告,有可能会掉进大数据编织起的信息茧房当中。
吴沈括说:“这些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层面的局限性,比如在大数据的汇聚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噪声和数据错误,它反映了我们部分生活的客观现实,但不一定是全部。我不鼓励陷于数据计算当中,人之所以为人,本身有很多情感因素,是非标准化的因素,所以依据过往的历史数据输出的运算结果,不足以或者也不应该成为我们决策的全部依据。”